雖然目前低碳住宅還是新鮮事物,但從社會進程來看,低碳住宅必將成為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不可否認的是,購買這種類型的物業,不但居住品質能夠得到保障,而且其保值增值功能更強。
低碳住宅逐漸會成為市場新寵。在今年三月份召開的“兩會”期間,低碳經濟成為最受關注的關鍵詞之一,于是與低碳有關的話題層出不窮,這其中就包括低碳住宅。房地產作為中國碳排放較大行業之一,必將被推上風口浪尖,低碳住宅成為今后住宅轉型的必然趨勢。
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考量,低碳住宅符合未來發展趨勢,因此可以預見,未來低碳住宅必將大行其道。低碳住宅漸入人心
愿意接受低碳住宅的人并不在少數。某知名網站近日在網上進行了一次抽樣調查,其主題為“是否愿意接受低碳住宅”。在參加調查的網民中,愿意接受低碳建筑的占到54%。同意一方認為,低碳住宅、綠色住宅是將來行業發展大勢所趨,就像節能燈泡一樣,早用早省。而且人人都應該為減少碳排放量做出貢獻,這不僅是為自己,也是為子孫后代謀福利。
可見消費者還是愿意接受低碳住宅這種形式。不過還是有人對這種住宅抱有疑慮,對低碳住宅到底能帶來多大的實惠還是無法肯定。如有一位網名為shane的網友表示,低碳住宅是否值那么高的造價令人懷疑,而且難不保未來還有更環保造價卻更低的新科技產品,現在買實在有點當小白鼠之嫌。另外,中國住宅使用年限就70年,這70年內能否收得回成本還要另當別論。
反對者的言論也許正反映出這樣的現實,老百姓希望住上節能環保、注重生態的低碳建筑,但另一方面又有些擔心無法承受過高的價格。而專家表示,其實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合理運用節能環保技術,對建筑成本的影響并不是很大。洲聯集團副總經理盧求表示,采用低碳技術的確會導致建筑成本增加,但是幅度并不大。“采用低碳技術的建筑投資通常比普通住宅建筑成本高約10%左右,平均下來約為200~300元/平方米。”他說。
低碳住宅逐漸為市場接受,在專家看來這是必然趨勢。盧求分析認為,低碳住宅除了實現降低碳排放的社會責任之外,其最為關鍵的因素在于在建設過程中采用諸多環保節能技術,這會讓業主在使用過程中降低能耗,節約使用成本。
低碳住宅好在哪里?
毋庸置疑,低碳住宅是樓市未來發展的方向,那么,它到底能夠給購房者帶來什么好處呢?
王石曾以萬科深圳總部為例,來解釋低碳建筑給購房者帶來的好處。大廈面海背山,1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的大廈架在空中,與地面保持了8到10米的距離,如果直接從地面建造,會將山景海景割斷,這樣的一個空間使得“替代能源”成為可能。目前,整棟大樓25%電力是光伏發電,一年發電量是在30萬千瓦,預計二期增加到45萬千瓦;未來,還有風能發電、潮汐發電、垃圾發電,小區可替代能源方面至少做到5%。
節能其實只是低碳住宅帶給業主的好處之一。從大的方面來說,降低碳排放,能夠為整個社會做出貢獻。王石表示,按照低碳標準打造的樓盤,完全可以實現節省用地、節約能源以及材料的目的。萬科曾做過測算,如果100平方米的房子,業主購買毛坯房自行裝修,比開發商的規模化精裝修要多排放垃圾2噸;每年全國住宅大概供應600萬套,80%毛坯就是500萬套,產生垃圾就是1000萬噸。
當然,低碳住宅居住舒適性要高一些。這是因為這種樓盤在小區的整體規劃設計、建筑材料等方面,都考慮到了生態因素,比如園林的設計會更加合理、建筑材料更為環保節能等,這些都對提高居住品質大有幫助。
另外,低碳住宅在戶型設計方面也會做到更加合理。盧求表示,低碳住宅會考慮在完全實現居住功能的前提下盡量節約居住面積,這對購房者來說,可做到有效降低購房成本。同時,有些面積較大的住宅戶型也可靈活調整,也能滿足在不同時期的居住需求,做到自住、投資兩便利。
生態節能最重要
低碳住宅對廣大購房者來說,還是新鮮事物,那么對購房者來說,應該如何挑選呢?專家表示,最為重要的是要考察建筑在使用過程中是否能夠真正降低碳的排放量。
專家認為,低碳住宅首先要保證建筑材料的采用必須符合低碳要求,比如在提取、運輸、加工制造等過程中,盡量減少能源的使用。另外,建筑在使用過程中要盡量做到少維修以及設備的少更換等,如果維修或者設備的更換次數過多,也會加大碳的排放。此外,建筑本身的壽命也必須足夠長,盡量避免短期內建筑拆除的情形。
專家表示,使用過程中的碳排放主要包含建筑采暖,制冷,通風,照明等維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能耗。對于建筑使用部分的碳排放量計算,要根據建筑在使用過程中的能耗,區分不同能源種類(石油、煤、電、天然氣及可再生能源等),計算其一次性能源消耗量,然后折算出相應的二氧化碳排放量。